close

1459784283512.jpg1860167875

過去因為工作的關係,常見父母暗淡的眼神透露出對孩子無力管教的無奈,有些人表現溺愛、極力討好小孩,有些人表現憤怒、憂慮、指責,有些人表現哀怨自憐,有些父母表現出冷漠、忽略…等等的樣貌。今天我在某處又看到了那樣的眼神,那位母親只出現5秒不悅的眼神,然後用微笑和關心的言語掩飾她真實的心情。那短短五秒鐘,媽媽的忍耐掙扎卻被我接收到了,我看著她選擇關心討好她的孩子,放棄對孩子的管教權。我不想批評、論斷那位母親的是非,因為我對他們家庭不熟,親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是長期培養下來的,過去發生過什麼事我無從得知。而那一幕卻讓我在接下來的那一個小時無法忘懷,於是搭公車回到家後,我決定拿出筆電記錄心得感受。

我有一本想唸的書:「管教的勇氣:該管就要管,你要幫孩子變得更好,我還沒入手,但我更想看了!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育兒十多年來最深刻的體認就是:在教養與陪伴孩子的過程中,大人絕對不能沒有──勇於管教的勇氣!要敢放膽「得罪」孩子,該管就要管,該疼就要疼,溫柔而堅定地運用「愛與責備」的教養心法,讓孩子懂得為自己設想,練習安排學習與生活,學習承擔後果,面對受挫,嘗過失敗,最終成為懂自己、會做人、能做事的孩子。

我首先想到的是「界線」問題,因為我先看見孩子和他朋友表現出不尊重母親的行為,然後再看見母親迴避的應對態度,他們之間的界線是模糊的。孩子需要有界線的父母,才能在成長過程中建立健康的人我界線,比如說,有研究指出高壓極權的父母會教養出沒有同理心的孩子,我們教養小孩的態度會形塑他未來成為什麼樣子的人。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和反省的,我是個很有情緒的母親,而孩子的情緒又比大人直接,當他情緒一丟過來時,很容易引發我的情緒然後我又把我的情緒加上去反彈回去給小孩,那樣彈來彈去是不會有好結果的,所以我開始學習建立界線,那我該怎麼辦呢?當小寶的情緒球投擲過來時,我先接住,因為我是他的媽媽嘛,我可以認同他有那樣的情緒,然後我要認知那就是他的情緒而已,不要順著風勢拿球砸自己引發負面感受,也就是不要解讀成他在煩我、他想用哭聲操控我、他不聽話在挑戰我的權威、他明明可以做更好卻選擇不那樣做,然後我就可以重新丟好球回去給他,幫助他抒導情緒和確認他想表達的意思,然後無論丟回來幾顆壞球,溫柔堅定地陪伴在旁邊吧。我看親子教養文章就常看到的建議就是「溫柔而堅定的態度」,老實說很難,這句話的意境很難掌握!好幾次都想要K作者,您給我講清楚一點?!每次都安慰自己多練習應該能開竅吧?我好像有開竅了一點,一點點。

在「管教的勇氣」一書裡提到,管教黃金期只有10年!父母應該在孩子心智與性格最柔軟的孩童時期,協助他們面對挫折、改正錯誤,這是幫助孩子變得更好的契機。也是啦!只有這個時期裡的小孩和媽媽有衝突還會來討抱抱,超可愛的。以前同學曾告訴我,他爸爸管教他時,無論他理解與否他都先順服,因為等他長大一點都會明白爸爸當時的管教是對的。那是何等深的信賴啊!那樣愛與信任的親子關係令我心生羨慕,所以在管教中,不會破壞親子關係,還會讓對方體會到愛,是一項重要課題,善用親權去引導和幫助孩子,而不是壓抑、指責使孩子遍體鱗傷。我親自體驗的心得是尊重,在我拿出媽媽的權威要求孩子絕對服從時,孩子會表現出不被同理、不被認同的委屈,那種哭聲和表情跟番番時的不一樣,看起來很傷心,當媽的我也要來學習尊重眼前這個小小的孩子,持續溫柔而堅定的態度(請不要K我),孩子一定會漸漸感受得到出於愛的管教。

arrow
arrow

    Bella 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